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返回完整页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延安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栏目:社会实践发布时间:2024-07-28 00:00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7月21日至7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王泽华的带领下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延安大学),开展以“探寻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助力高校大思政课教学”为主题的暑期实践研修活动。此次暑期实践研修活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考察、交流学习等,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开班仪式

7月22日上午,在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举行了开班仪式。学校党委书记王隆毅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延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付峰,我校党委副书记刘江出席。开班仪式由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培训部部长赵廷凯主持。

付峰首先致欢迎辞,他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延安大学辉煌的办学历史,重点介绍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建立和发展历程。

王隆毅作开班动员讲话,他要求全体学员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实践研修培训的重要意义;深学细悟,全力提升实践研修培训成效;学以致用,将实践研修成果服务于思政课建设;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动力,更好服务学校“双高”建设和职业大学创建。

培训动态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为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孕育了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党的高等教育史亦在此发轫。培训期间,老师们聆听了《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教学,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辛革命历程及其在教育领域的伟大成就与理念宗旨,为从历史中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源,进一步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提供了历史启示。

培训期间,老师们走进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校史馆等红色历史现场进行了现场学习,在革命历史的发生地领略了延安丰硕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的发轫及育人经验对新时代高校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重要意义。

延安的窑洞中有马列主义和革命精神。在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老师们分别参加了《纪念白求恩》《坚持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现场教学,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以自我革命为媒永葆生机活力的伟大路径,深刻理解了毛泽东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的第一个“答案”的重要意义。

在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老师们参加了《大生产运动与南泥湾精神》现场教学,回顾了359旅引领边区大生产运动,打破外部经济封锁,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成就,理解了南泥湾精神的丰富内涵;知青旧居——梁家河大队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7年知青岁月,参加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现场教学,参观了“知青旧居““知青井”“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感悟了梁家河中蕴藏的“大学问”。

结业仪式

7月26日下午,结业仪式在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第九会议室举行。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郭东军出席仪式。仪式由培训班班主任张永鹏老师主持。仪式伊始,我院教师代表张田老师上台发言,结合自身工作分享了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获,并就提供此次宝贵学习机会的泽东干部学院表示感谢。

在沉浸式体验式的研修过程中,老师们深入学习了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史,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中培育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实质与时代价值

通过此次研修,老师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党性。大家一致表示,做延安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弘扬者,将此次研修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积极贡献力量。